一個設計良好的應用程式,必須實施全方位的安全控制,以確保敏感資訊在整個生命週期中的機密性、完整性和可用性。這不僅是技術要求,更是對使用者信任的承諾。本文將探討資料在三個不同狀態下的核心保護策略:傳輸中、靜態儲存和使用中。
1. 保護傳輸中的資料 (Data in Transit)
資料在網路上從客戶端傳輸到伺服器時,是最容易被竊聽的時刻。
- 挑戰:未使用加密的 HTTP 流量,容易受到中間人攻擊 (Man-in-the-Middle),攻擊者可以輕易地嗅探、讀取甚至竄改傳輸內容。
- 解決方案:
- 強制使用 TLS (HTTPS):使用傳輸層安全性協定 (TLS 1.2 或更高版本) 來加密所有網路通訊,確保資料在傳輸過程中的機密性與完整性。
- 範例 (PayBuddy 公司):該公司使用 TLS 保護所有客戶端與伺服器之間的通訊,有效防止了信用卡號等敏感資訊在傳輸過程中被竊取。
2. 保護靜態儲存的資料 (Data at Rest)
當資料被儲存在資料庫、檔案系統或備份中時,也必須受到保護,以防禦資料庫被駭或物理設備失竊等風險。
- 挑戰:若將信用卡號、密碼、個人資訊等以明文形式儲存在資料庫中,一旦資料庫被入侵,所有資料將一覽無遺。
- 解決方案:
- 加密敏感欄位:對資料庫中的敏感資料欄位(如信用卡號、身分證號)使用強大的對稱加密演算法(如 AES-256)進行加密。
- 雜湊密碼:對使用者密碼使用強大的、加鹽的密碼雜湊演算法(如 Argon2, PBKDF2, bcrypt),確保即使雜湊值外洩,也無法輕易還原出原始密碼。
- 範例 (PayBuddy 公司):該公司使用 Argon2 演算法來加密儲存在資料庫中的信用卡號,即使資料庫被盜,攻擊者也無法讀取真實卡號。
3. 保護使用中的資料 (Data in Use)
資料在被應用程式載入記憶體並處理時,同樣存在洩漏風險。
- 挑戰:
- 肩窺攻擊 (Shoulder Surfing):在應用程式介面上直接完整顯示信用卡號或密碼,可能被旁邊的人窺視。
- 原始碼洩漏:將資料庫密碼、API 金鑰等硬編碼在原始碼中,一旦原始碼外洩,後果不堪設想。
- 不安全的快取:將包含敏感資訊的頁面儲存在瀏覽器快取中。
- 反編譯攻擊:對於發布的應用程式(特別是桌面或手機 App),若未經混淆處理,攻擊者可輕易地反編譯原始碼,分析其商業邏輯或找出漏洞。
- 解決方案:
- 資料遮罩 (Data Masking):在 UI 上只顯示部分敏感資訊,例如
**** **** **** 1234
。 - 避免硬編碼:使用環境變數或秘密管理器來管理金鑰與憑證。
- 控制快取:使用
Cache-Control: no-store
標頭禁止快取敏感頁面。 - 程式碼混淆 (Obfuscation):對發布的客戶端應用程式進行程式碼混淆,增加逆向工程的難度。
- 資料遮罩 (Data Masking):在 UI 上只顯示部分敏感資訊,例如
使用者隱私保護的核心原則
除了技術措施,遵守隱私保護原則也至關重要。
- 資料最小化原則:僅在業務絕對需要時才收集和儲存使用者資訊。
- 透明度:清楚地告知使用者您的隱私政策,說明您收集了哪些資料、為何收集以及如何保護它們。
- 存取控制:建立嚴格的內部存取控制,確保只有授權的員工(如資料庫管理員)才能在必要時存取敏感資料,並簽署保密協議。
說些什麼吧!